生活中的化学误区
化学与社会生活实际有着广泛而紧密的联系,化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体现化学知识。虽然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但以下例子说明如果化学使用不当,化学也会给人的身体健康带来危害。因此,我们应该学习好化学知识,应用好化学知识,同时将学习的化学知识及科学研究方法与社会实践及其应用结合起来,从而避开生活中的化学误区。
1.碘酒与红药水一起使用
皮肤碰伤后,搽点碘酒或红药水,都能起杀菌的作用。但是有的人将这两种药水同时使用,以为效果会更好,却不知这样做恰恰适得其反。这是因为碘酒中的碘如果和红药水中的汞相遇时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刺激性很强毒性很大的“碘化汞”。它会使皮肤红肿,起水泡。所以碘酒和红药水不要一起用,万一误用时,应立即用生理盐水或双氧水冲洗伤口,再搽上四环素软膏。
2.用硫磺熏蒸馒头
因为硫磺具有漂白作用,因此有些人为了使馒头等食品外观白净,就用硫磺熏蒸,其实这对人体健康是有害的。因为用硫磺熏蒸时,会生成对肠胃有刺激作用的亚硫酸,亚硫酸在食品中有破坏维生素A的作用,同时还会影响人体对钙的吸收,使钙形成不溶性物质,从尿及粪便中排出。如果使用的硫磺是工业用品,其中常含有砷等有毒物质,用它熏蒸食品则容易造成食品被砷污染而发生中毒。
3、早餐常吃油条
油条味道鲜美,经济实惠,是人们都喜爱的常用早点。生产商为使油条香脆可口,在制作时常加入一定量的明矾[KAl(SO4)3]。据分析每100克面粉制成的油条中,含铝量可达20毫克左右。若长期年累月吃油条,摄人的铝除排泄一部分外,有相当数量会积聚在人体内。
现代科学家已证明,铝不是人体所必需的元素,人体内含铝量过多会造成种种损害,尤其是对脑组织和智力的损害更为明显,会引起老年性痴呆,精神神经功能紊乱,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油条在油煎过程中,采用高温加热。由于食油中含有不饱和脂肪酸,随着温度升高,它们会发生聚合作用,生成多种形式的含毒聚合物,对身体有害无益。过多地吃油条会出现生长发育迟缓,肝功能不正常。因此油条虽然好吃,但不能长期食用。
4.用再生塑料制品盛放食品
塑料制品品种繁多,性能各异。在生产塑料的过程中一般要添加增塑剂,稳定剂,填充剂,润滑剂,着色剂等助剂。这些添加剂有些无毒,而有些则有一定的毒性,从而使某些品种的塑料制品带有毒性,它们不宜用来盛放食品。
再生塑料是由各种废弃的塑料加工制成的,这类塑料制品原料复杂,难免混有一些有毒物质。用再生塑料制品用来盛放食物,尤其是盛放酸性、油腻或热的等食物,有毒物质会不同程度被析出或溶解,渗透到食品中,使食物被沾染。这些物质随着食品进入人体后在体内蓄积会危害、人们的健康。
韦伯力扬小编只是为大家挑出了一些,简单介绍,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可以通过网络搜索。如果要订购相关化学原料,可以拨打我们的采购热线:029-83181255